香港高清翡翠臺衛星電視頻道
電視廣播有限公司(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,英文簡稱TVB;港交所:0511,OTCBB:TVBCY),是香港首間無線電視臺,常簡稱為“無線電視”或“無線”,坊間又有“無記”、“三色臺”之名。無線電視由利孝和、祁德尊、邵逸夫等人創辦,其經營的免費中文電視頻道翡翠臺,啟播至今一直處于收視領導地位,是香港大眾文化中,重要的組成部份。此外,無線的節目(尤其是電視。┒酁楦鞯厝A人所熟悉,甚至會傳播到其他東南亞地區,成為認識香港文化的一個窗口。
從香港的免費電視起步,無線最初只有員工約200人。發展至今,無線的業務已遍及各地,并涉足節目發行、收費電視、音樂、電影、出版等行業,屬全球最大的華語商營傳媒之一,擁有超過4500名全職雇員。
成立四十多年來,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欄目制作商,擁有全亞洲最具規模的商業電視制作及營運中心,累計欄目超過800,000小時,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欄目寶庫。TVB擁有龐大的制作資源,旗下擁有眾多藝人、歌手和專業制作人員,欄目產量更高達每年16,500小時,其質與量都穩占全球中文電視欄目的領導地位。
無線由香港的免費電視起步,現時業務已遍及各地,漸趨多元發展,包括節目租賃、收費電視、音樂、電影、雜志出版等,本地和海外業務各占約一半。無線現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電視臺,以及最大的華語節目供應商之一,在2007年的營業額就超過43億港元,2008年營業額超過44億港幣。
歷史沿革
第一代總部,另在鉆石山堅成片場設有錄影
1965年,港英政府有意發出無線電視牌照,吸引有六個財團參與競投,結果由香港和英美資金組成的“香港電視”(即無線電視)投得。由于無線電視是免費廣播,觀眾因此迅速受落。
無線啟播初期本土制作并不多,以本地新聞節目為主,成為整個70年代最高收視的節目類型之一。另方面,港英政府在牌照上要求無線多播西方節目,而且無線當時的股東,包括美國廣播機構,所以這時期充斥大量粵語配音的外國節目。
1967年11月19日,翡翠臺在當天9時直播第14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,為香港首次的現場直播節目。16時,在尖沙咀海運大廈舉行啟播儀式,當時的總督戴麟趾乘坐直升機來臨主持。首任總經理是澳大利亞人貝諾(Colin Bednall)。
1968年,制作香港第一部電視連續劇《夢斷情天》,更首次利用人造衛星轉播奧林匹克運動會和1969年人類首次登陸月球。
1972年6月18日,首次利用電子新聞采訪設備,報道香港翠屏道山泥傾瀉事件,領先全東南亞。
1973年,舉辦首屆香港小姐競選。
1976年,無線開拍第一套長篇連續劇《狂潮》,加上在1980年取消進口節目的規定,無線的本土制作自此大增。當時無線吸納了大量本土創作人材,建立起香港本土的電視文化,亦為無線的觀眾群打下基礎。1976年7月11日,以人造衛星全球轉播首次在香港舉行的環球小姐競選,全球觀眾逾五億人。
1980年,無線首任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因心臟病逝世,由另一大股東邵逸夫繼任,邵逸夫遂將自己的主力轉到TVB,利希慎家族亦漸漸淡出,但仍占董事局的一席位。邵逸夫接手之后,一方面減產電影,另一方面將清水灣影城的地皮租給TVB作錄影廠。
70至80年代是無線電視制作比較“茁壯”的年代。電視臺間的競爭激烈,佳視啟播和亞視的“挖角”行動,導致部份幕后人和藝人流失,但最終無線仍能夠保持優勢,佳視開業約3年亦宣告倒閉。當時無線電視以創作為主導,因為盈利增長迅速,無線給予制作人較大的創作空間。
1984年1月5日,香港電視有限公司(HK-TVB Limited)成為上市公司(當時“電視廣播有限公司”為其附屬公司),1985年成為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。當時無線業務漸趨多元化,開始經營電視之外的生意。但因為政府收緊政策,例如實施“電視臺股份二級管制”,不允許免費電視臺是其他公司的附屬機構,觸發公司改組,“香港電視集團”一分為二,電視業務為主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取代“香港電視”的上市地位,而其他非廣播業務就歸予“電視企業”。
80年代中至90年代,香港正處于滯脹時期,制作成本大幅上升,為了留住普羅大眾,電視制作走向通俗路線,難以像70年代一樣,兼顧“大眾”和“精英”的口味。整體的收視人口比例減少,促使無線電視進入制度化的年代,嚴格控制成本。節目制作過程的分工變得更細致和具體,編導的自主性大為降低。例如在80年代,無線的監制、編導仍然是固定組合,到90年起轉用“流動制”,即編導等人會被指派到不同攝制隊,令制作人的工作排期更緊密,工作量更繁重。
1991年,政府禁止電臺和電視臺播放香煙廣告,加上印刷和其他新興媒體涌現,一同爭奪廣告費開支,使無線盈利受壓。
1992年11月,在銀禧紀念,舉辦全球首個華語電視廣播國際研討會(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spect & challenges in Chinese Television Broadcasting),逾200位世界各地華語廣播業界代表參與。
2000年,方逸華升任無線董事局副主席,無線終于出現較大的轉變。在鞏固本土優勢同時,積極發展外地市場和拓展新業務,例如合辦演唱會和拓展外地合拍劇等。期間不少自制和外購的節目都受到觀眾歡迎,例如《大長今》和《金枝欲孽》等,基本保持了收視上優勢。還有奉行“制播合一”的無線電視,首次將節目創作交由獨立制作人負責,另一方面,無線開始制作一些具知識和思考性的節目,例如《向世界出發》、《細說名城》、《冰天動地》等,在節目類型上增添了一些新元素。
2003年無線電視遷入電視廣播城后,不足半年便開始裁員,以控制成本,但引起了員工的不滿。無線亦起用和擢升一批新的管理層,發展外地市場和拓展新業務。期間不少自制和外購的節目都受到觀眾歡迎,基本保持了收視上優勢。
2004年2月14日,裁減制作部門綜藝科約70個職位,引起香港職工會聯盟協助無線員工成立第一個職工會,更于2月16日發起“黑衣行動”表達不滿,并與資方在2月23日召開第一次勞資會議,反映不滿。
2004年,無線開展了收費電視業務,雖然經營困難下業務按年改善,但2007年無線就已經減持收費電視的股權。無線副董事總經理陳禎祥指,無線正追求更國際化格局,在海外尋找更多發展機會。而無線的外地業務比重,在1995年只占整體的兩成,增長至2006年已經接近一半。另一方面,因為邵逸夫計劃退休,甚至有意出售無線,加上無線逐步發展數碼電視和流動電視,令無線進入了一個多元的新局面。
2007年12月31日晚上7時,正式啟動數碼地面廣播服務。
2008年8月,獲北京奧林匹克轉播有限公司邀請,參與制作奧運馬術比賽的電視直播,為香港廣播機構的第一次。
2008年11月8日,制作在澳門舉辦的第48屆國際小姐選美電視節目。
據媒體報道,TVB數碼頻道于2016年2月22日將高清翡翠臺改為J5臺,并在晚上8點半黃金時段播放普通話新聞時,被細心的民眾發現使用的是簡體字字幕。有媒體注意到,報道內容的圖說、字幕全部使用簡體字,家用電視不論選擇繁中、英文或關閉字幕,均不能轉換字幕。這樣的舉動引發一些爭議,有網民稱,既然TVB是香港電視臺,就應該使用粵語和繁體字字 幕。一些激進團體稱,無線電視的普通話新聞字幕用簡體字,正式完成“央視化”,此舉將使香港漸漸喪失文化主體性。香港“新民主同盟”議員范國威質疑 稱,TVB未以香港觀眾利益為先,“謀殺本土文化”,且利用大臺的地位強迫觀眾收看相關節目,將發起一人一信行動向相關部門投訴。截至23日下午5時,通 訊局共收到逾萬宗投訴。通訊局稱,有關中英文字幕表達形式,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并無規管,由電視臺自行決定。
公司總部
1967年開臺時,無線總部位于九龍塘廣播道77號,另設堅城片場拍攝節目。在1987年11月23日,鄰近的亞洲電視發生大火,摧毀該電視臺大部份設施,無線電視遂暫借總部部份寫字樓作為緊急運作,直至對方遷回原址。
1988年,無線電視就租用電視企業和邵氏位于大埔仔的用地,建立清水灣電視城,并設16個錄影廠,作為電視臺制播和行政的總部。而在1995年,電視城就發生嚴重火警,燒毀整個道具倉,其后需要在原址重建。
隨著租約到期,為取代原有的清水灣設施,無線電視于1998年開始籌劃興建新的總部,1999年4月,落實由清水灣電視城遷入將軍澳工業園,并于2000年3月8日,舉行動土儀式。至2002年8月,電視廣播城第一間戲劇錄影廠啟用,2003年10月12日正式開幕。
公司標志/TVB 編輯
無線啟播時,公司標志最初沒有顏色,只是在圓角矩形內加上一個圓形,代表電視機,并配以英文簡寫“HK-TVB"或“香港”代表“香港電視有限公司 (HK-TVB Limited)”。1972年,無線開始以全彩色廣播,標志添上電視的三原色(順序為:藍、綠、紅)橫線,表示正式進入彩色電視年代。1988年,香港電視有限公司改組。
旗下頻道
免費頻道
翡翠臺(TVB Jade):1967年11月19日開播,TVB旗艦頻道,香港收視最高、影響力最大的電視頻道,提供新聞、電視劇、綜藝、動畫及訪談等多元化節目。
明珠臺(TVB Pearl):1967年11月19日開播,全港收視率最高的英語電視頻道,重點播放外語連續劇、電影、體育比賽及資訊節目。 J2(TVB J2):2008年1月28日試播 6月30日正式開播,打造最適合年輕人的電視頻道,匯聚日、韓、臺等地的潮流人氣節目,網羅最潮爆偶像劇、綜藝、娛樂、文化、生活資訊、音樂節目、以及亞洲火熱名牌動漫。
高清翡翠臺(TVB HD Jade):2007年12月31日正式開播,香港本土唯一全日24小時廣播的免費高清電視頻道,主要播放TVB制作的高清電視劇、綜藝節目、紀錄片,以及外購紀錄片、外購電視劇等
互動新聞臺(iNews Channel):2008年11月11日試播 2009年1月1日正式開播,提供24小時新聞、時事、體育、財經消息,其中獨創的NewsBar互動資訊服務,讓觀眾能第一時間掌握天氣預測、港股走勢及即時報價等資料。
衛星頻道
TVB8:24小時普通話廣播的娛樂頻道,每日主要播放娛樂、資訊、音樂及戲劇節目。 TVB星河頻道:24小時播放TVB制作的經典劇集及電視電影的衛星頻道。
無線收費電視
無線新聞臺:由無線新聞部制作,是香港其中一條24小時新聞財經頻道。播放內容包括本地及國際新聞大事、新聞回顧、財經資訊、專題特輯等。
無線新聞2臺:主要直播重要會議、大事和資訊,報道本地及國際新聞、社區新聞 無線兒童臺:兒童及合家歡頻道,播放最新的合家歡及益智的卡通、兒童節目。
無線劇集臺:主要首播或足本播放翡翠臺播放過的外購劇,及翡翠臺從未有播放的自制劇集。
無線音樂臺:香港第一條以播放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為主的頻道,搜羅全球最新最全的音樂錄影帶,播出獨家最新的音樂會或音樂特輯。
無線經典臺:主要是重播無線的經典電視劇,回顧無線電視制作的綜藝節目,和專題介紹經典劇集的臺前幕后。
無線生活臺:全日放送生活資訊節目的頻道,包括健康資訊、娛樂飲食和生活時尚。
無線生活2臺:全日制提供最新健康、娛樂飲食和生活時尚等咨詢,支持使用TVB互動平臺。
無線娛樂新聞臺:以娛樂新聞為主打,主要報道各地的影視娛樂新聞,播放各大娛樂頒獎禮和特備娛樂節目
Super998臺:無線收費電視的資訊及宣傳頻道,內容包括所有頻道的宣傳片、電影新片速遞及各地旅游風物志等。
公司業務
香港業務
香港是無線電視業務的重心,占集團總收益的57%(2013年)。而香港的主要收入則來自免費電視頻道的廣告費,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,甚具代表性。由于廣告市場的興衰,往往受到整體經濟影響,所以無線電視的業績,某程度反映香港的經濟狀況。
除了免費電視外,而無線亦一度經營不少非廣播相關的業務,但曾經因為香港政府的政策轉變,導致公司分拆,電視與其他業務分道揚鑣,F時,無線電視亦有經營其他傳媒相關業務,例如收費電視、出版、互聯網,甚至衛星地面站業務。
內地業務
無線電視、華人文化產業股權投資(上海)中心(有限合伙)與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(SMG)于上海正式組成名為上海翡翠東方傳媒有限公司(「TVBC」)的合營公司,藉此全力展推無線電視在中國的業務,當中包括發行無線電視節目予內地電視臺和互聯網站、在廣東省管理和分銷無線電視頻道、代理無線電視香港頻道在內地的廣告銷售;及投資和分銷TVBC所制作的華語劇集。
海外業務
電視廣播(國際)(TVBI)在海外市場的業務發展相當成熟,除了透過衛星傳送設備、有線電視及網絡電視在北美洲(美國)、歐洲和澳洲經營收費電視服務,更以不同渠道配合各類型合作模式,聯同世界各地電視臺、特許分銷商及系統營運商,為全球合共逾三億家庭戶提供電視節目娛樂。